建党百年来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核心理念创新
2021年,时值建党百年,学界已发表不少关于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研讨文章,但有个问题大家似乎没怎么讲,至少没有系统地讲,这就是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如何不断创新的。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一是百年来,党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形成了哪些核心理念?二是这些核心理念的创新可划分为哪几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核心理念又是什么?三是党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百年来的核心理念创新,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特质?
显然,这个论题比较宏大。应当如何研究呢?笔者认为所熟知的宣传、新闻、公关、广告、舆论、思想政治工作,乃至文学艺术、科学知识等诸多样式。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念史。所谓观念史,基本内涵是围绕一个或者一组观念的历史过程进行研究。人类社会所有的行动,往往是在某种观念指导或支配下进行的。所谓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就说明了观念的重要性。人类社会进程中某些核心观念的形成和演化,是,大的概念框架是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或者说信息交流、信息交换。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形态多样、丰富多彩,涵盖人们观念史研究的基本对象。观念所产生的特定时代和社会条件、观念的内涵、观念之间的关联,特别是观念和社会历史行动之间的联系,是观念史研究的重点。
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核心理念,就是传播观念史研究的“基本概念”或“核心观念”。从本质上说,理念就是观念。不过,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意义上,“理念”蕴含某种真理性或价值取向,具有对事物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和行动指向等意味。因此,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核心理念,就是蕴涵着真理性认识、理想性追求、行动性指向等内涵的基本观念及其体系。
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究竟形成了哪些核心理念呢?从核心理念创新即核心理念的提出与采用这个角度出发,遵循核心理念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并以中共百年伟业的历史性节点为基本依据,笔者把中共百年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核心理念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21年建党开始到1942年,第二阶段是从1942年到1978年,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到2002年,第四阶段是从2002年到2021年。
1、以“宣传”统领信息传播
第一个阶段的特点是以“宣传”统领信息传播,“宣传”是这个阶段的核心理念。现代意义的“宣传”,来自对英文“propaganda”的翻译,是指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始,就高度重视宣传。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包括工人组织、宣传、工人学校等六项内容,宣传位列第二项,规定“杂志、日刊、书籍和小册子须由中央委员会或临时中央委员会经办”,“无论中央或地方的出版物均应由党员直接编辑。任何中央地方的出版物均不能刊载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的文章”。
作为统领一切信息传播的“宣传”,在革命与战争年代尤其是中共早期,往往与“灌输”、“教育”、“鼓动”甚至“煽动”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而且这些概念的语义内涵相互嵌套,形成特定历史阶段的话语簇群。宣传的具体方式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林之达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史》中做过统计,从1921年7月至1949年10月,我党使用过的宣传方式方法多达60种以上。除了常见的印发传单、小册子,张贴标语、布告,召开报告会、演讲会,创办各类墙报、油印小报、铅印大报,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队外,还通过放幻灯、印鼓动画、写街头诗、演活报剧,甚至放孔明灯等形式进行宣传。正是这些从实际出发的宣传,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组织动员,获得了极其广泛的民意支持,争取了人民群众的革命参与。
“宣传”统领一切信息传播的结果,使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不断强化了独具特色的工具理念,这就是“喉舌论”或“耳目喉舌论”。早在1896年,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指出,国家的强弱由其通达与闭塞所造成,报馆“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能收“去塞求通”之效,率先提出关于报刊性质与职能的耳目喉舌论。1905年,同盟会创立《民报》,孙中山在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报》的主要宣传内容:第一,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第二,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第三,宣传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为中心的民生主义。可见,《民报》的创立,已成为“同盟会之喉舌”(孙文:《中国之革命》)。这样的“耳目喉舌论”,特别是“喉舌论”,为中共宣传所发扬光大。
1922年9月13日,中共在上海创办的《向导》周报宣称,《向导》是“中国民众的喉舌”。1929年元旦,《党的生活》在上海创刊,“发刊词”要求该刊“一定要成为上海全党同志的刊物,成为全党同志的喉舌”。1930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决议写道:“必须使全体党员了解,党报是党的喉舌。”1938年1月11日,中共在武汉创办《新华日报》,“发刊词”宣称“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抗日的个人、集团、团体、党派的共同的喉舌”。1942年9月22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党与党报》,明确“报纸是党的喉舌,这是一个巨大集体的喉舌”。1945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提高一步》强调,“我们的报纸是人民大众的喉舌,要向人民大众负责。”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重申党报的喉舌论。1985年2月,胡耀邦“关于党的新闻工作”讲话指出,“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1989年11月,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讲话指出,“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新闻工作。始终认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既说明了新闻工作的性质,又说明了它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新闻工作与党性原则
新闻与党性原则,是第二个阶段产生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核心理念。第二个阶段的开始,以延安整风运动中《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在实践上让新闻成为一种主要的宣传,在理论上确立了党报工作的党性原则。
《解放日报》1941年春初创时为四开两版,同年9月16日扩大为四版。负责人博古认为,《解放日报》要有大报作风,要着眼世界,版面安排注重国际新闻,第一版是国际新闻,第二版是远东新闻,第三版是国统区新闻,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新闻放在第四版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是副刊。这样的版面结构跟中央机关报的使命有相当大的距离。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焕然一新:第一版是要闻版,取代过去的国际新闻版,第二版是边区和国内新闻,第三版是国际新闻,第四版是副刊。这样的版面安排,体现了毛泽东办报要“以宣传我党的政策、八路军、新四军和边区、根据地为主”的新闻宣传思想。《解放日报》改版之后,随即在对劳动英雄吴满有的报道实践中形成了典型报道的新闻宣传方式。胡乔木1946年为《解放日报》撰写的社论说,“新闻是今天最主要、最有效的宣传形式”,“我们人人要学会写新闻”。
从建党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积极践行列宁办报的党性原则,这在中共一大的决议中已得到鲜明体现。1920年七八月间共产国际二大召开,通过列宁起草《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其中,第一条对宣传的党性原则作出明确规定:“日常的宣传和鼓动必须具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性质。党掌握的各种机关报刊,都必须由已证明是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编辑工作。”1922年7月,中共二大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党性原则已成为强有力的宣传纪律,只不过还没有提出明确的理论概念。
延安整风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1941年7月1日通过《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央宣传部1942年3月16日发布《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明确“报纸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有力的工具”,“报纸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要这样做,才是名副其实的党报”。《解放日报》1942年4月1日改版社论《致读者》声明,“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党报工作必须“贯彻党的路线,反映群众情况,加强思想斗争,帮助全党工作的改进,这样来贯彻我们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从此,以“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为内涵的党性原则成为党报工作的指导思想与行动指南。
3、新闻宣传与舆论监督
第三个阶段产生了四个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核心理念,分别是新闻宣传、舆论监督、舆论导向和以正面宣传为主。
当新闻成为一种最主要、最有效的宣传方式,我党1929年要求的“从叙述新闻中宣传党的主张”的办报理念在《解放日报》改版后得到充分实现,并沿着这条路径不断发展,先后形成了典型报道、主题报道、成就报道、形势报道等正面宣传的重点领域,形成了通过新闻来进行宣传的模式,即“新闻宣传”。理论上把“新闻宣传”作为一种明确的核心理念,开始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新闻、宣传是两种不同的信息传播形态,在实践中又往往联系在一起,彼此交叉,重叠部分即是“新闻宣传”。结果,“新闻与宣传从形式到内容交织在一起”,合二为一、融为一体,“既要满足群众对信息的需求,又能巧妙地贯彻政党宣传意图”。1989年,李瑞环、江泽民先后作了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讲话。从此,“新闻宣传”、“新闻宣传工作”概念成为官方对“新闻工作”的统一称谓。
就传播过程的信息流向而言,“新闻宣传”是自上而下的,“舆论监督”是自下而上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舆论监督”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核心理念。早在1950年,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就要求,“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决定蕴含着党和政府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思想,可谓舆论监督的先声。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提出,“报纸刊物重视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积极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也提高了报刊和党的声誉”,“各级党委要善于运用报刊开展批评,推动工作”。1987年,中共中央首次将“舆论监督”写进十三大报告,“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舆论监督的核心理念从此确立。李瑞环指出,“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批评,通过新闻媒介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考虑,这就是舆论监督”。
为了协同新闻宣传与舆论监督这两种不同特性的信息传播形态,党和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了两个新的核心理念:一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二是以正面宣传为主。1989年11月,全国新闻工作研讨班在北京举行。江泽民、李瑞环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江泽民在11月28日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舆论导向”的概念,要求新闻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其后,江泽民又多次阐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思想。1994年1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996年9月,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1989年11月,李瑞环在全国新闻工作研讨班的讲话中提出,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强调“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指导方针。坚持这个方针,就是要准确、及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造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舞人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当前就是要造成一个有利于稳定局面的舆论环境”。从此,以正面宣传为主的理念得以明确下来。
4、信息公开与现代传播体系
与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开放环境、网络与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社会历史条件相适应,第四个阶段提出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核心理念更加丰富,包括保障公民权利,实施信息公开,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开展新闻舆论工作,推进媒体融合,建设现代传播体系。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一再重申保障人民的这四项权利。而保障这些公民权利,前提则是政府信息公开。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行政务公开”。2007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条规定:“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设法治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
遵循新闻规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的强烈诉求。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强调“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新闻传播规律”成为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核心理念。2002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2008年6月,胡锦涛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阐明,“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在讲话中指出,“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从会议名称到讲话内容,过去常用的“新闻宣传工作”变成“新闻舆论工作”。从“新闻宣传”到“新闻舆论”的话语转变,特别是用“舆论”替换“宣传”,体现出党对互联网时代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让“舆论工作”处于更核心的地位。
唐绪军《由“宣传”到“舆论”意味着什么?》一文分析说,从“宣传”到“舆论”的变化,是一个主体和客体不断变动的过程。宣传的主体是党的新闻工作者,主要通过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来实现;而舆论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是民间自发地对各种公共事务所表达的意见和看法,是由民众通过互联网对某一事项自由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意见来汇聚。从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到上下通达、左右互动的交互传播、圈层传播,信息的流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改革具体措施上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听从民意、顺应民情。可见,“新闻宣传”改成“新闻舆论”,不仅表明新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而且体现出党对舆论工作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新闻舆论”由此成为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全新理念。
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变革与舆论生态?关键在于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建设现代传播体系。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要求“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从此成为国家战略。由此,推进媒体融合与建设现代传播体系成为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理念。
结语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始终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先后形成了宣传、喉舌、新闻、党性原则、新闻宣传、舆论监督、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公民权利、信息公开、新闻传播规律、新闻舆论、媒体融合、现代传播体系等一系列核心理念。而每一个核心理念的提出与采用,都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过程,同时也使整个核心理念体系得到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正是这样一个开放而创新的核心理念体系,引领着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数字媒体与传播研究院主任)
编辑:鲁艳敏
本文刊发于《传媒》202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