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向前进广告传媒有限公司为五河县广告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
核心优势
蚌埠传媒,五河文化传媒,广告制作,灯箱制作

后疫情时代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策略研究

2022-11-12 10:14:14
分享到:

  科幻电影是一个重要的类型电影,在全球都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中国,科幻电影存在历史发展不足和现实发展受限的深层困境。对于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中国,科幻电影不单是未开发的票房蓝海,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民族自信、传播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2019年,以《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为代表的优秀国产科幻电影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科幻电影类型制作上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带动的全民科幻热潮为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电影全产业链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电影的产业格局、创作理念和文化审美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国产科幻电影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国产科幻电影作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任重道远,中国电影人必须迎难而上,调整策略积极应对新的变化与需求,探索出符合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科幻电影发展道路。


  一、后疫情时代


  中国电影产业变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全球电影产业迎来至暗时刻,中国电影院被迫关闭近200天后才逐渐开始恢复营业,但整个产业面对疫情的持续性防控仍面临着诸多全新和艰难的挑战。


  疫情对电影产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在终端放映。电影院本是密闭空间,加之疫情反复不定,随时存在零散暴发风险,戴口罩和禁止饮食政策严重削弱了观众走进影院的积极性。进入2022年,西安、上海、北京重要票仓城市因疫情出现,影院再次停业数月。此外,社会大众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社交距离都发生了极大改变,人们开始依赖线上消费,网络视频平台日活用户人数日益提升,多年培养的线下观影习惯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这些多重因素叠加下导致院线电影市场份额被分流,院线窗口期不断缩短甚至消失,线下与线上的冲突与共生日益加剧。疫情除了影响影院的正常经营和上座率,对电影全产业链都有着深刻且长期的影响和冲击。全球经济衰退,影视公司融资艰难,剧组拍摄受限,电影生产力下降,影视公司只能用有限的资源扎堆上映黄金档期,但疫情稍有风吹草动又集体撤档,市场经常面临断档的片荒期。


  疫情不仅极大影响了电影的产业发展,甚至对电影内部的叙事和美学风格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经历疫情的大众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人们开始注重对生命、社会和情感的思考,寻求精神的放松、情感的治愈和更具哲学深度的思辨,以及“通过幻想类电影把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个世界中,缓解现实压力”,受众对电影艺术内容的偏好开始倾向于现实题材剧情片和幻想类电影。当电影放映终端由公共大银幕转向私人屏幕时,观众开始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此外,长期受疫情影响,大众产生的焦虑情绪使耐心降低,对碎片化短视频的需求增高,而对传统电影的冗长叙事失去耐心。


  机会往往诞生于危机之中,电影“口红效应”突出,有明显的逆经济周期特征。在经济下行,大众心理受创的现实下,更需要电影这类廉价的精神产品慰藉心灵,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电影产业应以危机为契机进行革新,探索出更加灵活变通的机制,同时以内容为本,科技为辅,实现对电影艺术的坚守与创新,坚定地迈向电影强国。


  二、后疫情时代


  中国特色科幻电影创作生产


  中国电影肩负文化强国和电影强国的时代使命,中国科幻电影作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意义重大。


  1.历史使命与时代价值。科幻电影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所以也常被赋予强烈的意识形态功能,担负国家形象的构建。剧作家罗伯特·麦基认为,“故事一旦缺乏可信性,移情作用便会消融,我们便感觉不到任何东西。可信性是指一个内部连贯的世界,其规模、深度和细节都能自圆其说。”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航空航天技术世界领先的事实基础上,《流浪地球》不仅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共鸣,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不同国家观众的认同。


  同时也应注意到,学习好莱坞科幻电影制作经验和技术是为了顺应全球趋势,但中国应该打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科幻电影。充分发挥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融合科技智慧与视野构思故事,结合中华文明的历史观和宇宙观对人类未来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用中国风格传达中国情感,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也是西方科幻电影未涉及的领域,是超越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优势所在。


  《流浪地球》叙事里中国占据了好莱坞电影中美国曾拥有的主体位置,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电影所彰显的文化心态不再是20世纪80年代的自卑与反思,也不是世纪之交的追逐与崇拜西方文明,而是在“一带一路”的基础上,站在全球的格局视野思考人类命运。“无论是科学技术的想象或宇宙世界的探索,还是多维时空的穿梭或生态环境的恶化,科幻电影的多元主题都是基于人类的整体危机与社会的现实困境而进行的突破和求解。”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如何通过科幻电影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方案是后疫情时代的一大叙事主题,也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使命、时代价值和重要特色。


  2.中等工业制作软科幻。《流浪地球》以中华文化母体的内核加上重工业制作水准以及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构成了“中国重工业硬科幻”的标杆,但其重工业制作意味着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重工业科幻电影在当下市场风险极高,疫情让经济遭受重创,影视公司资金链紧张,影院经营不稳定,如果因疫情防控,影片被迫转网络播放后特效奇观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单一的网络渠道也难以回收成本。结合疫情下电影工业的现实条件和网络电影的传播特点,科幻电影也需要求变与适应,笔者认为中短期内中小成本的软科幻电影更具有发展前景。


  自科幻片诞生以来,宇宙探索、未来构想等硬科幻电影一直是主流题材,但硬科幻电影普遍看重科学的理论逻辑和凸显视觉奇观,而弱化了影片的故事线和人物情感线,近年来市场表现也开始乏力,出现题材同质化、情节模式化、人物扁平化等问题。而软科幻电影重在反映社会、人性、心理等问题,展开冲突强烈的叙事和具有深度的哲学探讨,弥补了科幻类型情节简单的劣势,也更加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小屏幕观影。


  近年来中国对软科幻电影已有比较成功的尝试。《催眠大师》和《记忆大师》,科幻元素与叙事中的悬疑情节深度结合,将影片的悬念推上了现实题材未曾有的未知感,成功引领观众反思科技与人的关系。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选择从微观的角度讲述中国的市井文化和宇宙文明之间的一次荒诞冲突,两个文明的矛盾最终通过中国社会的酒文化和火锅熟人文化得以解决。影片属于中等工业制作,在故事叙述和人物塑造上下足功夫,在视听场面设计上也非常接地气,呈现出一部只有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才能拍出的软科幻。


  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应当立足现实,做好时间规划和市场分层。在人类彻底战胜疫情,影院观影恢复如初之前,投资中等、无重工业制作难度,重在叙事和探讨哲理,强化人文关怀,突显民族特色的软科幻电影更适合国情。待疫情控制更稳定,电影工业体系更完善时需要重工业科幻吸引人们回归影院。从市场结构划分看,以中等工业科幻电影为市场最大份额,重工业科幻电影为高峰的市场分层更合理健康。


  3.跨媒介叙事。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提出“跨媒体叙事”这一概念,“一个跨媒体故事通过多样化的媒体平台而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新的媒体文本都对整个跨媒体故事做出独特而有益的贡献”。跨媒体叙事模式下,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运作思维拓展了内容创作空间。电影利用多种媒介组合讲故事时,电影内容可以连续不断地影响观众的日常生活,延续了观众的观影快感,从而使受众陶醉其中。但一些传统电影人排斥媒体融合,戛纳电影节规定禁止Netflix出品的影片参与主竞赛竞争,斯皮尔伯格、诺兰等国际著名导演拒绝与流媒体公司合作。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推动了媒体融合的趋势,跨媒介的多屏传播契合后疫情时代的观影需求。疫情期间迪士尼的流媒体平台“迪士尼+”上线了多部漫威衍生剧集,口碑和点击量双丰收,其受欢迎程度印证了跨媒介叙事模式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跨媒介内容层面看,其叙事的核心是构建一个丰富而统一的故事世界,而科幻电影的叙事基础也是创造一个真实可信的虚幻现实,科幻电影具备跨媒介叙事创作的先天基因,目前跨媒介叙事的成功典范也多为科幻电影,如《星球大战》《星际迷航》以及“漫威电影”。在跨媒介叙事宇宙中注入中华民族文化内核,可以给观众提供长久深刻的情感寄托,不仅赋能衍生产业链,还能跨越文化、政治、时间而存在,形成一种文化价值符号,真正做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后疫情时代在成功的科幻IP基础上进行跨媒介叙事无疑是中国特色中小成本科幻片的新出路。


  4.打造中国科幻美学。打造中国特色科幻电影,除了文本层面生发于中华文化,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打造属于中国的科幻美学也尤为重要。自电影诞生以来,国产科幻电影匮乏,是好莱坞科幻片培养了中国观众对科幻的认知。加之中国缺乏工业革命的历史,中国人对机械和科技本身没有太深的历史情感。中国观众看到国产科幻片后会自然联想到好莱坞山寨品,即便是在好莱坞科幻片中看到中国人时也会感觉突兀不适应,而这关系到影片能否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如何减少这种“违和感”也是中国科幻电影发展中的难题。


  在《流浪地球》中,观众看到中国人处于未来高科技场景很少感到突兀不适应,便是因为影片在很多细节处不断地在建立属于中国的科幻审美。推动地球流浪的关键性发动机的核心造型参考了古代地动仪的设计,地表有冰封的央视楼、东方明珠,地下城中有舞狮、麻将等中国元素,在场景、道具的颜色和灯光色调的选择上用了大量的红色、黄色和白色,而不是好莱坞常用的蓝色。这些审美的细节的考量都是基于中国人的情感记忆,为了让观众亲切舒服,没有违和感,形成真实可信的中国科幻美学风格。而《疯狂的外星人》中所呈现的杂乱的市井风格,以非常接地气的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同化外星文明的戏剧性,让观众对影片的荒诞审美心领神会。此外要考虑到后疫情时代以线上云观影为主,结合小屏幕美学特点,不需要一味追求宏大震撼的视觉特效,更多注重特效服务于叙事。当然,培养中国科幻美学势必是一个艰难且长期的过程,需要一部部中国科幻电影不断的演变和过渡。


  三、后疫情时代


  科幻电影的发行放映


  电影的发行窗口模式是市场博弈的产物,其核心是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其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疫情初期,电影《囧妈》率先选择网络首映,直接打破了院线的公映窗口期,其违背行业契约的行为遭到业内联合抵制。彼时还没有人料到疫情将给电影行业带来颠覆性冲击,“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经验就会内化人的意识,去指挥和调动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成为人的社会行为、生活模式、行为策略等行动和精神的强有力的生成机制”。疫情对观众院线观影习惯的影响是长期且难以恢复的,所以尽管目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院线票房表现依旧不如疫情前。即便疫情彻底消失,人们无需再带口罩走进影院,但人们已经养成了线上观影的惯习。疫情深刻地改变了影视的生态格局,经过行业洗牌调整后,越来越多的传统电影人拥抱流媒体,探索“线上+线下”的新模式。


  对于重工业制作、高成本、凸显特效奇观的科幻电影仍然遵循传统的阶梯窗口模式。这类影片在大银幕上才能展现出其视听美学的特点,也需要中国8万块银幕基础才能回收高昂的成本。应待疫情防控平稳的阶段选择春节档、国庆档等黄金档期上映,然后依次延伸至视频网站、点播影院、电视等次级窗口,使盈利结构更加科学保险。


  中等工业制作的软科幻电影可以灵活调整窗口期和发行模式,这类电影重在叙事,在电影院的必看性不强,上映后院线票房表现乏力时可及时转线上放映,此时电影热度还未消失,通过付费点播或平台分账的模式回收成本,扩大盈利空间。同时中小成本的科幻电影没有过多的宣发费用,甚至可采用“院网同步”“先网后院”的发行模式。“院网同步”可以只投入一次宣发费用,将选择权交给观众,喜欢线下观影,有社交需求的观众愿意付出更多的费用和时间,追求便利的观众则可以选择线上观影。“先网后院”的发行模式更为少见和特殊。优势是可以通过网络反馈试探市场,找到目标受众,更有侧重地进行宣发,降低费用且事半功倍。


  后疫情时代,观众会根据喜好分层,发行模式也会越来越多样,但无论哪种发行模式,影院和流媒体都需要不断提升其自身独特性并弥补短板。影院需要不断升级观影沉浸感,强化情感社交属性,降低佩戴口罩的不舒适感。家庭的云观影最重要是利用高新技术革新观影体验,使其声像效果达到或接近立体电影院水平,满足观众对科幻电影奇观化、梦幻化以及沉浸式审美需求。线上与线下的竞争与共生将推动电影产业更加繁荣发展。(作者李斯龙系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吴曼芳系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左志新


  本文刊发于《传媒》2022年19期


下一篇:没有了!
二维码
Copyright ©五河向前进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址: http://xqj5603789.com 邮箱:1145044026@qq.com
经理专线:19955231222电话:0552-5603789
地址:五河县城关镇码头路祥源新座北门